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白石湖吊橋









白石湖吊橋
白石湖地區是個山坳地形,從東邊龍船岩連接白石湖山、大崙頭山、忠勇山、鯉魚山,到圓覺瀑布,有如一條蜿蜒的巨龍,而龍口正是吊橋的下方,古來即有龍穴之說。龍口前方的小尖山,狀似龍珠,猶如祥龍戲珠般。
 
 如此祥瑞之地,地靈風水美,但感覺少了點人氣,因此在地居民極力將地方發展為休閒農業區,為了有個顯眼的地標來吸引人氣,所以建造了這座白石湖吊橋,橋的造型特別請日籍設計師根據龍穴之說,設計了狀似龍骨的橋緣,也稱龍形吊橋。從碧山巖停車場看吊橋的外型及顏色,常能吸引好奇的遊客,進而展開白石湖的探索之旅。




後湖溼地(同心湖)






後湖溼地(同心湖)
埤塘旁的溼地原本為自然湧泉,水田環境除了水稻之外,週邊還伴生不少溼地植物,有了植物就會吸引鳥類、昆蟲甚至兩棲爬蟲,形成豐富的自然生態系統。
 
 重新規劃設計後,賦予溼地新的生命樣貌。週邊種植台灣原生誘蟲、誘鳥樹木,如杜英、苦楝、無患子、烏木臼、楓香、流蘇、水柳與穗花棋盤腳。池內新種水生植物,不過很快的卻被福壽螺吃光了﹔反而因地主堅持不做草坪而保留下來的兩塊田區,很快的冒出了不少溼生的植物,如莎草、水丁香、鴨舌草…等,接著又驚喜的在裡頭發現白腹秧雞孵蛋。只要減少人工的設施與干擾,自然終究會回歸自然,更會回報更多精神食糧給愛護自然的人們。夏夜裡,跟親愛的人端著咖啡在池邊平台區,享受徐徐涼風,數著星星,聽夜的交響曲,人生最大的幸福,也不過如此吧!




古錐埤








古錐埤
走過吊橋之後,會看到一個小埤塘,這個埤塘叫做古錐埤,是為了紀念白石湖地區可敬的長者「古錐伯」。在白石湖開墾史中,山區水源一直是個大問題,若久旱不雨,茶與稻作常常枯黃不收,睿智的古錐伯於是召集村民,一起挖鑿一個蓄水池,供村民使用。
 
 廢棄30 年的埤塘,在地主的推動下,起死回生。憑著兒時的記憶,及對祖先智慧的崇敬,重建了埤塘,也保留了當年種下的相思樹林。看著彎曲的樹影倒映在池中,彷彿舊有的回憶與精神有了延續。每當酷暑盛夏,在相思樹下,清風徐徐,暑氣全消,成為人們喜愛的乘涼聊天之處。



 

活動與導覽


活動與導覽







為了讓一般遊客與學生能更深入的體驗與了解白石湖的自然生態及人文歷史,結合了本地的耆老與熱心人士,並配合學者專家舉辦各種活動與導覽,希望寓教於樂,讓大家收益良多。部份耕地更結合內湖社區大學有機教學體驗營,讓學員在農場實作,從除草、整地、播種、澆灌、施肥、病蟲害防治、到採收,深刻體驗植物生命的成長過程,及認識有機蔬菜種植,以達成理念與實踐的相互結合。

大家提供空間與設施,讓在地及傳統藝文工作者,不定時現場表演及DIY 教學,並精心規劃多樣性休閒農業體驗活動,讓城市的大、小朋友更能貼近大自然,進而愛上這塊充滿生態保育的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