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農作物的變遷
本區農作物的變遷大致可分為5個階段,分別為:

(1)  西元1683~1895年(孟宗竹及茶葉時期):在清領時期,以礦業為主,農業並不發達,但以耕種孟宗竹及茶葉為大宗。

(2)  西元1683~1895年(蓬萊米時期):自1921年起開始種植日本型原種田,命名為「蓬萊米」,並於1928年「蓬萊米原種田事務所」落成,逐漸發展本區成為「蓬萊米故鄉」。

(3)  西元1936~1969年(高冷蔬菜時期):自1936年設立「高冷蔬菜示範園」,推廣種植高冷蔬菜,高麗菜曾經是本區最重要的經濟作物。

(4)  西元1669~2002年(精緻花卉時期):自1969年引進馬蹄蓮(海芋),本區開始發展花卉產業,期間歷經1985年陽明山國家公園成立,2000年象神颱風重創本區,2001年桃芝、納莉颱風再次重創,因重建使本區農業轉型及環境永續議題逐漸受到重視。

(5)  西元2002年至今(休閒農業時期):自2002年首度辦理「竹子湖海芋季」,逐漸發展本區成為具全國知名度的「海芋之鄉」,期間亦開始整合資源強化農業旅遊元素,如2011年湖田國小辦理「蓬萊米復耕運動」、2012年「竹子湖蓬萊米原種田穀東俱樂部」成立、2015年「竹子湖蓬萊米原種田故事館」開幕,2016年臺大農藝系謝兆樞教授赠予中村種在竹子湖復育,成為本區農業文化傳承之新亮點,並結合地景藝術及走讀竹子湖體驗活動,至今轉型發展六級化休閒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