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碧山巖






碧山巖

碧山巖位於碧山路的山腰上,主奉漳聖王陳元光將軍。相傳康熙末年間,漳州人攜帶開漳聖王香灰渡海來台,置於碧山頂的神石上,信徒便興建廟宇膜拜,歷經多次擴建整修。長久以來,一直是內湖居民的信仰中心,且成為台灣供奉開漳聖王的最大廟宇,一到假日總是遊人如織,香火鼎盛。

白天站在廟前平台上,居高臨下,台北盆地盡收眼底,大湖公園、白鷺山、四獸山、101 大樓、松山機場、新光站前大樓、圓山飯店等地標一字排開,而基隆河則蜿蜒其中。往西望去,不遠處的金面山脈,高低起伏,像一條被開漳聖王降伏的巨龍,更能襯托出碧山巖雄偉之勢。




 

石頭公








石頭公
接近龍船岩步道的終點,會發現一座古樸的小廟,祭祀著一尊石頭,是早期原始形態的土地公,廟身的砂岩材質取材於當地的石頭,給人安定穩重的感受。信仰石頭公,是對大自然的崇拜,相信石頭有靈性,如太陽公、月娘媽、風伯、雷公... 乃至於百年大樹公,都能成為鄉土的守護神。早期醫藥缺乏,信仰石頭公,為的是祈求身體健康,尤其長輩希望孩子能「頭殼硬」,也就是勇壯的意思,還會將孩子許給石頭公做義子,保佑小孩順利長大。詢問附近的居民,說這座石頭公很早就有了,但是缺乏記載,僅能透過廟身上「辛酉年孟冬重修」(民國七十年十月)字樣,及石頭公那經年累月因薰香而黝黑的臉龐,感受歲月的痕跡,及居民虔誠膜拜的心。





金斗甕








金斗甕
縱使只吃人家一口,也要回報一斗,受人恩惠,不僅應該回報,並且還要加倍奉還,在白石湖社區就有這麼溫馨的故事。古早時代,白石湖仍是原始山林時,有一群先民到此開山闢地,後人雖不知姓氏,但為感念先人的辛勞付出,在前往龍船岩的步道旁,修建了一座樸實的小石屋,恭敬的將其遺骸放入陶瓷金斗甕內,讓經過此地的居民或遊客,抱著一顆感恩的心,上個香道聲謝謝,因為有他們為白石湖社區的子子孫孫庇佑著,讓幸福快樂的生命,在此好山水中代代延續下去。




 

碧佑宮








碧佑宮
是比較後期的土地公廟,位於碧山路的圓覺尖登山口,建於民國六十三年秋。廟兩旁石柱上的題詩:「碧山山重稱勝景,佑民民樂賜福祥」,不僅點出廟的名稱「碧佑宮」,更道出了內湖環山的地理特色,及守護居民健康,事業順利的心願。由林、黃、郭、簡、鄭五大姓氏每年輪流當爐主,負責例行的祭祀與維護,平日更是居民祈求平安的重要信仰寄託。屋頂上裝點著兩條龍,相信龍能帶來充沛雨水、救蒼生、辟邪及壓制火災,還有代表福氣、官祿與長壽的福祿壽三星,以及許多神明,蟲魚鳥獸的交趾陶剪粘,五彩繽紛,畫面十分豐富,而且每個形體背後,都有精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