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在地植物—水生植物

黃花狸藻 狸藻科小毛氈苔 茅膏菜科野慈菇 澤瀉科鴨舌草 雨久花科針藺 莎草科

 

黃花狸藻 狸藻科

黃花狸藻 狸藻科













黃花狸藻主要分佈於東南亞、澳洲等地區的溼地裡。早年在台灣低海拔的水塘、溝渠、稻田及沼澤中,也都有其記錄,不過現在野外的黃花狸藻族群相當稀少,主要的原因在於棲地的破壞,尤其是魚害,像雜食性的吳郭魚,對黃花狸藻或其他水生動植物的危害特別嚴重。
 

黃花狸藻是台灣瀕臨滅絕的原生大型沉水性食蟲植物,夏秋季開黃花,花軸挺出水面5 到10 公分,此時較容易察覺到它的蹤影。屬多年生飄浮或沉水草本植物,無根,莖細,浮於水面或於泥地蔓生,長或極短,長30 至100 公分,翠綠帶紅暈,有分枝,冬芽不明顯。葉互生,呈絲狀分裂,各裂片在不同平面生長,捕蟲囊生於葉的側邊,開口不具或具兩個刺狀構造。
 

由葉子特化而來的捕蟲囊,主要用於捕捉水中微小動物,當微小的蟲體或浮游動物游經黃花狸藻時,捕蟲囊的囊口便會快速打開又閉合,小生物便會隨著水流流進捕蟲囊內,經過消化分解吸收而成為黃花狸藻的養分,而此時捕蟲囊也會從透明狀,變成黑色鼓鼓的狀態,而用過的捕蟲囊就不能再使用。
 

白石湖山區的蓄水灌溉池塘,幾經台北市府整治,漏水情況改善後,難得黃花狸藻又現芳蹤,大自然總以不經意的提點,回饋人們的付出。
 






小毛氈苔 茅膏菜科
小毛氈苔 茅膏菜科
小毛氈苔是台灣產食蟲植物中最常見的種類,別名" 錦地羅"、" 石牡丹"、" 落地金錢" 等,直徑約為五元硬幣大小,多分佈於台灣北部及東北部山區,內湖、觀音山、七星山等地潮濕的山壁均有其芳蹤,常與苔蘚類混生。

多年生細小草本,葉片根生,成簇開展,長倒披針狀匙型,長帶紅褐色。葉緣及葉面均密生腺毛,上半部尤多,可分泌黏液捕捉蜘蛛、螞蟻等小蟲子。夏至秋季開粉紅花色或白色花,花莖細長,頂端卷曲,花瓣五枚,蒴果、種子數多。




野慈菇 澤瀉科
野慈菇 澤瀉科













 

以往野慈菇在白石湖的水田、泥地、水溝邊、小溪旁或池塘中是常見的水生植物,也是農民眼中極為麻煩的水田雜草之一;不過,近年來溼地棲地型態改變,陸續成為陸生環境,野慈菇的數量,已不若以往。
 

野慈菇屬一年至多年生,高15 至45 公分;單子葉草本挺水植物,線型的沉水葉和挺水的箭形葉大異其趣,特殊的箭形葉,亦如同剪刀一般,因此被稱為「三角剪」,具橫走地下莖,末端因養分聚積膨大而成小球莖,可食,故又被稱為「水芋仔」是早期居民的可口零食。
   




 

鴨舌草 雨久花科
鴨舌草 雨久花科









 


鴨舌草跟野慈菇一樣,是令農民欲除之而後快的田間雜草之一,屬一年生草本植物,莖不顯著,全株高 10~40 公分,直立或斜向生長;葉根生,水中葉線形或近於匙形;水上葉狹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具長柄,葉柄基部具一闊鞘,深綠色。花序總狀,朵花小淡紫藍色,夏季清晨開放,午後旋即枯萎,生命期很短,果實橢圓形。
 

早期有些民眾利用鴨舌草做為養殖豬、雞、鴨的佐食,現在高雄美濃地區部分居民將鴨舌草視為一道美味佳餚---「福菜」,且有刻意栽植的農園。



 

   針藺 莎草科
針藺 莎草科





 

 

針藺的分佈非常廣泛,台灣全島平地至低海拔山區水分充足的稻田、池塘、湖沼等各類溼地環境,均可見到針藺的蹤跡;白石湖地區卻僅在少數的筊白筍田與埤塘尚有分布,主要是與生育環境如稻田、池塘、湖沼等溼地環境消失有關。

 

針藺為多年生挺水性草本植物,根莖不明顯,莖稈如針,短小,實心,橫斷剖面為圓形,稈叢生,稈高3 ~ 15 公分,植株高度亦低於15 公分。葉退化,而僅具葉鞘,包裹著莖稈基部;花兩性、花序具單一頂生小穗,小穗鱗片呈覆瓦狀排列。